近日,CSIS(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名為《2030年全球經濟的主要趨勢》(Key Trends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rough 2030)的研究報告。
報告認為,到2030年時,世界經濟發展將主要面臨六大趨勢:服務業在經濟中的地位上升;人工智能、自動化帶來就業結構改變;供應鏈區域化;勞動力成本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下降;人口結構改變;印太地區國家經濟地位上升并伴隨著歐洲和南美經濟地位下降。
美國的經濟領先地位面臨多種挑戰
報告首先展望了美國的經濟發展趨勢。
報告認為,服務業在美國的經濟結構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人工智能、自動化將促進美國制造業的產業升級。
但美國經濟仍然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首先,疫情的暴發對旅游、零售、娛樂等需要面對面交流的“非必要”行業產生巨大沖擊。這些行業未來的發展一方面依賴于政府對疫情的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則取決于自動化取代人工的速度。比如在批發零售領域,雖然疫情加速減少就業崗位,但自動化技術卻能保障產業產能不會因此減少。
其次,美國內部的不平等問題將阻礙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近年來,美國不同階層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教育、醫療、住房和其他社會服務的不平等問題也愈加顯現。人工智能、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也將嚴重影響低技能人群的就業。疫情的暴發更使這一問題惡化。女性、少數族裔的失業問題的危害性已經遠遠超過了病毒本身。
服務業成未來經濟主要構成部分
對于未來全球經濟的構成,報告認為,服務業將占據更為主導的位置。過去十年,低收入國家的服務業附加值占GDP的比重約為40%。同期,中等收入國家的這一比重從49%升至近54%。經合組織成員國家這一數字大約在70%。
報告指出,服務業將在制造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包括諸如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的最大化上。制造業在管理、研發、設計、銷售、倉儲、供應鏈管理、金融、數據服務方面上越來越依靠服務業。技術的進步將鼓勵更多的服務外包。這也將使服務業對制造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報告還指出,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增長下降的問題也將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日本、西歐、美國等發達經濟體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和低出生率。而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肯尼亞、墨西哥、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新興經濟體仍將保持較快的人口增長,這將為它們提供廣闊的市場和充足的勞動力。
▲全球十大國家中產階級消費份額。圖片來源:《Key Trends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rough 2030》
同時,隨著中國消費者變得富裕、印太國家人口紅利期的到來,全球中產階級的隊伍將進一步壯大。
不過,到2030年,歐洲和東亞的一些國家將經歷“中年危機”。隨著人口結構步入中年,這些國家在面臨勞動力減少的同時,還面臨著退休金以及醫療保健支出所帶來的財政負擔。為了保持競爭力,這些國家應該通過吸引移民獲得年輕勞動力,或者通過大范圍應用自動化技術增加產能。
供應鏈區域化成趨勢,但不會快速廣泛發生
此外,全球氣候變化也將對世界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
研究表明,無論經濟發展水平如何,經濟增長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并且,與提到的其他問題相比,氣候變化是一個很特殊的經濟問題。因為它可以在社會、經濟和地緣政治領域相互作用,引發不可預測的危機。
而制造業中,勞動力成本重要性的下降、技術的進步、氣候的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新冠疫情的暴發等因素促成了供應鏈的區域化。
不過,報告同時指出,供應鏈的區域化不會快速廣泛地發生。一些公司會選擇區域化,另一些仍然會選擇全球配置。同時,供應鏈的區域化也受政府政策、成本控制和組織復雜性的影響。
出口產品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也是判定一個經濟體發展前景的重要指標。美國一直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較高附加值的部分。歐美和日本的出口產品在知識密集型產業中的附加值正在從經濟衰退中艱難復蘇,而中國知識密集型行業的增長一直保持較快速度。
歐美國家人口結構的改變,全球供應鏈的區域化,印太國家人口紅利期的到來,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的提高,全球經濟的這些趨勢導致印太地區國家在全球經濟地位上升以及歐美國家的經濟地位下降。
數字經濟在全球經濟增長中越來越重要
近年來,數字在經濟增長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據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分析,數字經濟在美國的GDP的占比為6.9%,在美國的職位中占比為3.3%。
數字經濟將為人工智能、自動化、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先進技術的發展提供數據支持,從而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預計將使全球GDP提高14%并擴大貿易需求。
同時,人工智能和自動化都將降低勞動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重要性,從而促使產業鏈區域化,提高服務業在經濟中的占比。人工智能化的倉儲、物流可以加速企業開拓市場。
▲主要國家和地區中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增長趨勢。圖片來源:《Key Trends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rough 2030》
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家層級的數據監管體系仍處于缺失狀態。國家間缺少數據管理的合作,阻礙了國家間數據的自由流動。國際上沒有完善的法規,各個國家對數據立法分歧較大。這都不利于數字經濟的發展。
人工智能和自動化也加重了相關產業的失業問題。為了提高競爭力,工人們不得不提高“軟技能”。因為依賴于批判性思維、決策、創造力、領導力的崗位很難被取代。人工智能減少了一些崗位,也創造了另一些崗位。
最后,報告強調,在未來十年中,世界經濟將加速變化,美國依然會在世界經濟中占據主要地位。但前提是,美國政府在面臨上述挑戰時采取合適的政策。